會開始考慮要買藍芽耳機,是因為耳機線爆煩。一路從有線耳機走來,不小心入了個無線的坑,不過無線好用歸好用,還是有它的問題在。
以下是我對幾種不同耳機的感想,價格的部分應該會有所變動,另外耳機廠商也會不斷革新(一直在免責聲明XD)
一、便宜的有線耳機( SAMSUNG NOTE2.NOTE3 ) NT.150 ,評價:3星
先解釋一下價格,基本上它的原價是299元,不過我是在7-11購物中心用2倍購物金買的,運費紀錄是0元,所以我還是把它列為150元。如果在其他通路買的話,加上運費大約200元。
接下來說說感想。
優點:
1.無論如何,作為一個很容易損壞的小東西,用200元就能一換再換,一年換個十次二十次都不貴,這是它的最大強項。
2.有線耳機在音質的部分,即便是百元耳機,也必須認證它的基本音質,在清晰、穩定度上都不容否認。
3.有線耳機相當省電,使用它聽音樂幾乎不會耗費多少電力,也不需要充電。
缺點:
1.耳機線捲在一起就會製造損壞的起因,不論如何重視收納,最後大概都以接觸不良或是內部線路斷裂作為結局,另一方面耳機的頭部只要稍有重量,就很容易在拉扯掉落過程中強烈撞擊,因此有線耳機不容易維護。
2.各家手機開始轉換耳機孔規格(例如iphone 11已不再支援3.5mm耳機孔,可以購買轉接頭解決,300元以下可解決)
買了心愛的手機後,原廠贈送耳機要是壞了,除了新耳機之外還要花錢買轉接頭。而且我們處於一個規格競爭的世代,一規還有一規規,下一隻心愛的手機可能又是另一種規格,因而我們買的轉接頭可能只for一隻手機專用。
3.如果您是通勤族,或是運動收聽,各種站立花式收聽,反正只要不是坐在某個定點,就會時常出現耳機線盪來盪去卡到某某物品的情況,然後從耳道狠狠被自己扯出。
當然,這不會傷耳,但是會傷心。
二、品牌有線耳機(Beats by Dre ) NT.1990 ,評價:2星
買藍芽耳機前,我用的是Beats by Dre(理由是因為HTC綁Beats,而當時我覺得要支持台灣品牌)
價格在2000-2500元左右,絕不是什麼便宜耳機,理論上音質、便利性各方面應該要很好,但很可惜的是,不符我的期待。
優點:
1.跟台灣製造有點關聯。從本部落格許多文章中都可以發現,筆者高度支持國貨,因此HTC曾經也是筆者的愛牌(雖然不 好 用),Beats耳機也就跟隨至去年。
2.潮?雖說現在不潮了,每個品牌有自己的波動,目前以入耳式及頭載式為經營重點的Beats 暫時就沒有潮的感覺。
缺點:
1.Beats強調重音,過份立體的音質讓我聽得很不舒服,在重音的時候往往讓我耳朵很痛,聲音忽大忽小,太陽穴都在震,有時甚至會引發我頭痛(無誇大)。
2.與降噪無關。Beats的行銷強調完美降噪(倫敦奧運/泳將戴Beats by Dr Dre消音耳機 觀眾不爽 原文網址: 倫敦奧運/泳將戴Beats by Dr Dre消音耳機 觀眾不爽),但耳塞式耳機完全沒有降噪功能,無法達成我從品牌形象衍生出來的體驗期待。
3.昂貴的程度跟藍牙耳機有得拼。
綜合以上,我不會再買昂貴的有線或頭戴式耳機。不限於Beats,所有品牌大概都很難顛覆我的印象。
三、便宜的藍牙耳機(QCY Q26 超迷你單耳耳機),NT. 229 ,評價:1星
這傢伙很便宜,所以當初買的時候一點也不猶豫。那時我只想體驗看看藍芽,價格排序一下就買了。
優點:
1.便宜。
2.聽音樂的音質還行。
缺點:
先說,以下只是個案情況,不代表您買的會跟我一樣。
再者,依據知名網紅評比「品質不佳」 佳德鳳梨酥開「吉」了這篇文章,檢方認為,“兩人比較其他產品,不是針對佳德拍片,也非無的放矢,且口感認定是依個人價值判斷提出主觀意見或評論,縱使尖酸刻薄,批評內容足令被評者感到不快或影響其名譽,也不構成誹謗罪,因此不起訴兩人。”
本篇文章是依我個人價值判斷提出評論,即便原廠您覺得不快,也不構成誹謗,勿告,謝謝。
1.通話音質爆爛:單聽音樂還行,但是用來通話時,簡直是人間煉獄(單純個人感想)。通話時也不曉得是買到機王還是怎樣,只要對方發出聲音,傳過來的聲音就刺耳到不行,尖銳得讓你會很想中止對話趕快掛斷,使用一方因此感到很受傷。
如果不想感情破裂,我是建議要嘛心臟強一點,要嘛買別牌。
2.無降噪功能:再一次的,單聽音樂還行,但是一旦用來通話,簡直是人間煉獄,讓受話人處於一個完全聽不到你在說什麼的狀態。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朋友在對街跟你說話,不用大喊的話,你只能靠經驗法則猜測他想表達什麼。
3.入耳的瞬間令我恐懼,我實在不知道這東西能塞入耳中,耳道沒有彈性不會生小孩,耳道不夠寬大的人勿試。
四、大家都喜歡的小米藍芽耳機(Redmi AirDots 超值版)NT. 399 ,評價:3星
小米在CP值上總是做得很好,所以很多商品都吸引大家購買,不過筆者沒有特別偏愛這個牌子,給它3星主要是因為價格CP值表現。
優點:
1.便宜。
2.聽音樂的音質OK。通話也OK。
3.耳型無壓迫感,戴上後鮮少掉落。
缺點:
1.搶訊號很辛苦。
對於高階使用者來說,看到這段一定非常驚訝
“什麼?搶訊號?那是什麼意思?”
答案:如字面,小米耳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訊號。人多的地方,您的耳機可能突然連去別人的手機,變成別人的耳機,或是左右耳忽有忽無,或是會斷訊。
2.音量問題
這可能是藍芽耳機普遍的問題,但也可能是小米自己的問題。在人多的時候必須把音量開到極大才能聽音樂,更不用說是通話了。
附帶一提不能自行切換下一首超煩。
3.外型單調
小米的工業設計老實說 非 常 不 符 合 筆 者 的 審 美 觀。說自己是極簡風的要不是真的能在功能完善的情況下簡潔有力,再不然就是單純降低成本。當然,一定有些人會喜歡它的設計,只是本人不愛。
之前因為家人的要求而買小米的掃拖機器人,它的外型就是大小圓型疊疊加加,乍似很標準,但對於筆者而言這叫作“沒有設計感”,反正就統一圓形就好了,也罷,這是個人感覺,不是重點。
後來,筆者生日時,因為筆者一直哀嚎檯燈不好用,朋友送了一台小米護眼檯燈給筆者,老實說桌面以上的外型勉強能看,但是真的很刺眼,頭一次遇到這種燈管直對使用者,沒有任何遮擋的不貼心設計
這個檯燈還要價NT.999元。
重點是這圖片並沒有照到它最失敗的設計:插頭。它插頭是個龐然大物,使用不便。
iphone的新式插頭已經很大了,這傢伙的插頭是iphone新式插頭的兩倍大,相當於舊式iphone豆腐的4倍大,差不多是傳統插頭的6倍大。
不要覺得這沒什麼,當您家中有延長線插座沿牆擺齊,而您需要用那個插座來供電時,試試看把小米放到那個插座用電看看,直接讓家中一個角落變醜。原本的整齊再見,有了小米護眼檯燈,插座只能沿牆30度擺放(怨念很深)。好,這也只是個人感覺,不是重點。
藍芽耳機的部分,這外型設計就有目共睹,搜尋一下就可以看到那令人憂傷的結果。簡單來說,從頭楕圓到底。
還有一個筆者覺得很重要的設計,在於耳機的取放安全性。基本上小米比較偏向快速學習(嘖)而非專注於使用者體驗,所以小米耳機不好取放,沒有保護裝置,這點真的要扣分。
4.使用時間
個人覺得它不耐用,不過並非每個人都遇到筆者的悲劇。關於它的評論,覺得這個頁面很有參考價值。
五、大家都猶豫的Airpods/Airpods pro ,評價:4星
會猶豫很正常,眾所皆知Airpods價位不便宜,而且又是萬惡的蘋果產物。
如果要再往上買頂規的話,Sennheiser(NT.9900)很多人推薦,但大約在4000元以下想拿出手有潮到,品質又不錯的,中高階品牌藍芽耳機就很適合。
筆者本身買的是airpods2 ,朋友買pro多了降噪的功能,實際試用覺得確實非常值得那個價差。但問題在於藍芽耳機本身先天有所限制,大家入手一定要有心理準備。
優點:
1.音質佳。
2.通話穩定,音質乾淨。
3.降噪成效佳,通話只會聽到對話內容,不會聽到馬路雜音。基本上跟講有線耳機的情況一樣。
4.續航力強,連續聽一個下午都沒問題(手機插著電都快燒起來了,耳機依然有電)
5.充電盒強大,筆者每天聽1-2小時,假日每天約3-6小時,但一週充不到一次電。
#如果你是iphone 11以上想看充電盒電量的話,靠近手機等待15-20秒它才會顯示。
綠燈代表電力無虞,黃燈代表只能再充一次。
6.沒有小米訊號游移的問題,人再多也能穩定貼在自己的連結手機上。
7.不會有單耳沒聲音的情況,穩定。
8.不必擔心耳機孔規格。
9.人性化工業設計,包括磁吸保護(取出不會掉,放入時不會因角度掉出)、設計無壓迫感、穩定鮮少掉落、手指操作方便。
缺點:
1.依據手機本身的穩定度,耳機可能會呈現不同聲音。這個筆者只經歷過一次。
2.PRO的外型不好看。
3.區分無線有線,但無線充電不夠穩定。
以上大概是耳機間的簡單比較。
之所以沒有給中高階藍芽耳機(AIRPODS2)五顆星,是因為藍芽耳機有些先天上有使用期限的限制,下手一定要考慮清楚。
藍芽耳機的先天性限制
1.使用年限
藍芽耳機是個很棒的發明,不過用不到三年就可能要換新,但中高階的藍芽耳機很貴,因此有些不划算。
不過如果您像筆者一樣長期使用中階有線耳機(NT1990),則會較為無感……
2.耳機很續航,但很耗手機電力
開著藍芽註定電力就會掉很快,雖然也可以選擇手機插電使用,但是邊充電邊用手機對電池負擔很大,長期下來會加速縮短電池壽命。
3.終究比不上有線耳機的部分
再便宜的有線耳機,都可以在音質、降噪、穩定度上看齊高階藍芽耳機,使用高階有線耳機更是打趴各家高階藍芽耳機,因此不要期待用有線耳機的使用經驗來期望通話穩定又舒服,也不要期待達到跟頭戴式耳機一樣的無噪標準囉!
附帶一提:關於airpods pro降噪功能的評價
我個人持有airpods 2,也用過airpods pro,對降噪功能覺得極有感。
因為airpods 2唯一的缺點就在於外部很吵時,它會變得很小聲(因為太吵了)
如果要聽清楚就需要把聲音開很大,但這其實對耳朵很不好
pro的降噪功能十分強大,它幾乎有相當於耳塞的功能,可以完美的隔絕馬路噪音
像我很習慣走路和捷運聽podcast,有了降噪功能的airpods反而會讓你有點擔心聽不到外界聲音會不會遭遇危險
因此降噪功能又分為三個等級:聽不到、聽得到一半、聽得到。
在沒有車而人多的場合(如捷運)適合採第一個等級:將近100%的隔絕外部聲音。你可以開小音量保護你的耳朵
有車的嘈雜場合,適合採第二個等級:外界聲音小。如果有重要電話進來,可以立即找路邊安全的地方開啟最高等級的降噪功能,不會因為外界很吵而聽不到對方說什麼。
室內有跟老婆對話的需要時,適合不降噪,避免夫妻因為你聽不到聲音不回話而吵架。
另外,降噪可以從耳機本身操控,不用開手機調降調升,大大提升便利性。
只差1000多元(以筆者購買價來說),筆者覺得pro非常值得。
以上分享~